2024年重慶市重點行業企業環保績效 “創B爭A”惠企措施
2024年重慶市重點行業企業環保績效
“創B爭A”惠企措施
一、幫扶企業爭取中央和市級大氣專項補助資金。加強技術指導和宣傳培訓,鼓勵引導汽車、摩托車、包裝印刷、家具、電子、制鞋、汽修、石化、化工、有色金屬冶煉、玻璃、陶瓷、鑄造等行業企業在達標排放的基礎上,開展揮發性有機物(VOCs)和燃煤鍋爐、工業爐窯的氮氧化物、顆粒物、二氧化硫等大氣污染物深度治理,推動火電、鋼鐵、水泥等行業及65蒸噸/小時以上燃煤鍋爐超低排放改造,全面提升重點行業企業大氣污染防治環保績效“創B爭A”。按照國務院《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和《中央生態環境資金項目儲備庫入庫指南》等文件要求,組織技術專家為企業申請大氣污染治理設施更新改造、中央和市級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資金入庫提供技術保障服務,推動企業綠色循環低碳發展,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
二、指導企業通過低排放減交環保稅。組織專家為重點企業提供治理技術指導,幫助企業甄別技術路線,積極為開展深度治理和“創B爭A”的企業享受“納稅人排放應稅大氣污染物的濃度值低于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百分之三十的,減按百分之七十五征收環境保護稅,納稅人排放應稅大氣污染物的濃度值低于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百分之五十的,減按百分之五十征收環境保護稅”環境保護稅減稅政策提供依據支撐,促使企業積極主動推進節能減排、清潔生產。
三、優先為企業提供免費監測服務。對重點企業實施大氣污染深度治理和“創B爭A”的項目優先安排免費加密監測,監測結果可作為項目績效評估、環保稅征減、環境執法、排污許可、總量減排等環境管理工作依據。鼓勵各區縣(自治縣)生態環境監測部門參照執行。指導幫扶企業持續加強自行監測能力建設,提高企業自行監測數據質量和規范化管理水平。
四、分級管控降低企業超標風險。按照“放管服”改革要求優化服務,根據企業生產工藝、原輔材料使用、污染治理設施效率、無組織排放管控水平等情況,對企業污染治理水平予以綜合評估,按照國家有關要求實行分類分級差異化管理,對于等級較差的企業加強指導,降低企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濃度超標以及因此被處罰、通報、曝光、約談及審計出現環境問題的風險。
五、攻堅戰正面典型宣傳。市生態環境局對績效評級B級及以上企業名單在官網進行公告,將企業深度治理示范項目納入大氣污染防治正面典型進行通報表揚和宣傳,樹立行業標桿。推薦企業在全市治氣攻堅戰調度會上作正面典型交流發言。在同等條件下,優先享受大氣專項財政補助,并在政府綠色采購、企業信貸融資中協調爭取政策支持。通過引導全社會向B級以上企業學習,倡導綠色生產和綠色消費。
六、首違不罰。對于績效評級B級及以上企業,首次、輕微且沒有造成危害后果的違法行為建立容錯機制,給予當事人改正的機會。執法人員對當事人進行“批評教育”和法規宣傳,當事人需要填寫輕微違法行為告知承諾書,承諾改正違法行為,并遵守相關法規。
七、減少檢查頻次,無事不擾。對于績效評級B級及以上企業,環保管理部門減少對企業現場檢查、監測、執法頻次,無事不擾,如低效失效設施排查等專項行動將不納入排查范圍。
八、重污染天不限產停產。A級企業鼓勵結合實際,自主采取減排措施。B級、績效引領性企業少限產,與C級D級企業拉開應急減排分級管理差距。
九、減污降碳激勵。完善減污降碳激勵機制,提供碳排放系數優惠。對績效評級成功提升至B級及以上企業,在免費發放年度配額基礎上另外增發配額:提升至A級的,增發2023年度配額的0.5%,提升至B級的,增發2023年度配額的0.3%(以重慶市2023年度碳排放配額分配實施方案正式文件為準)。
十、年度考核激勵。在污染防治攻堅戰考核、生態報表評價、“持續抓好生態環境保護”激勵等工作中,對績效評級“創B爭A”工作積極、成效明顯的區縣進行鼓勵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