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職能信息公開專欄

重慶市渝北區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2025年版)

辦公地址: 重慶市渝北區仙桃街道百果路55號

辦公時間: 周一至周五上午9:00-12:30,下午2:00-6:00(法定節假日除外)

聯系電話: 023-67821173

郵政編碼: 401120

網站網址: http: //www.yinchemei.cn/bm/qwhlyw/

政務新媒體:

渝北文旅微信公眾號
渝北文旅微信視頻號
渝北文旅百家號

?一、機構職能

重慶市渝北區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重慶市渝北區體育局)成立于2019年1月,為區政府工作部門,系新一輪機構改革由原區文化委(區體育局)、區旅游局整合而成。區文化旅游委貫徹落實黨中央、市委、區委關于文化和旅游、體育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在履行職責過程中堅持和加強黨對文化和旅游、體育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

二、主要職責

(一)貫徹執行宣傳、文化和旅游、體育、廣播電視、文物和博物館工作的法律、法規和規章,起草相關規范性文件,擬訂全區文化和旅游、體育、廣播電視、文物和博物館政策措施并組織實施。

(二)統籌規劃全區文化體育事業、文化體育產業和旅游業發展,擬訂文化和旅游、體育、廣播電視、文物和博物館事業發展規劃并組織實施,推進文化和旅游發展、體育與科技融合,推進體制機制改革。

(三)管理指導全區性重大文化和旅游、體育活動。負責全區旅游整體形象宣傳和推廣,促進文化體育產業和旅游業對外合作和市場推廣,擬訂旅游市場開發戰略并組織實施,指導、推進全域旅游。

(四)負責管理全區文藝事業。指導藝術創作生產,扶持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導向性代表性示范性的文藝作品,推動各門類藝術、各藝術品種發展。

(五)負責全區公共文化和旅游、體育事業發展。推進全區多元化文化旅游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深入實施文化旅游體育惠民工程,統籌推進基本公共文化、體育服務標準化、均等化。組織實施全區廣播電視領域公共服務重大公益工程和公益活動。

(六)統籌群眾體育、競技體育、青少年體育發展。負責推行全民健身計劃,指導并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實施國家體育鍛煉標準,推動國民體質監測。組織開展體育運動中反興奮劑工作,發展體育教育,制定并實施體育培訓計劃。參與擬訂全區體育設施布局規劃,監督檢查公共體育設施的管理和使用。規范體育服務管理,指導全區體育彩票發行的監督管理。

(七)指導、推進全區文化和旅游、體育、廣播電視、文物和博物館行業科技創新發展,推進文化和旅游行業信息化、標準化建設。

(八)負責全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普及、弘揚和振興。

(九)統籌規劃全區文化和旅游、體育產業,組織實施文化和旅游資源普查、挖掘、保護和利用工作,承擔文化市場和旅游經濟運行監測體系建設工作,促進文化和旅游、體育產業發展。

(十)指導全區文化和旅游、體育市場發展,對文化和旅游、體育市場經營進行行業監管,推進文化和旅游、體育行業信用體系建設,依法規范文化和旅游、體育市場。負責文化和旅游、體育市場安全的綜合協調和監督管理,指導應急救援工作。

(十一)指導全區文化市場綜合執法。組織開展全區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檢查活動,查處文化、文物、出版、廣播電視、電影、旅游、體育等市場的違法問題,維護市場秩序。具體執法交由相關執法隊伍承擔,并以部門名義統一執法,指導鎮(街道)文化綜合執法工作。

(十二)負責對全區各類廣播電視機構進行業務指導和行業監管,會同有關部門對網絡視聽節目服務機構進行管理。指導全區廣播電視重點基礎設施建設。

(十三)負責組織、指導電視劇創作生產。監督管理廣播電視節目、網絡視聽節目的內容和質量。負責實施廣播電視節目評價工作。

(十四)負責推進全區廣播電視與新媒體新技術新業態融合發展,推進廣電網與電信網、互聯網三網融合。

(十五)負責對廣播電視節目傳輸覆蓋、監測和安全播出進行監管,負責全區應急廣播體系建設。指導全區廣播電視系統的安全工作。

(十六)負責指導全區文物和博物館業務工作。負責管理和指導全區考古工作,組織、協調重大文物保護和考古項目的實施。組織開展文物資源調查,履行文物、博物館安全督察職責。指導協調博物館建設及博物館間的交流與協作。

(十七)負責全區文化遺產保護和管理監督工作,協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負責歷史文化名城(鎮、村)保護和監督管理工作。

(十八)指導、管理文化和旅游、體育、廣播電視、文物和博物館對外交流、合作和宣傳、推廣工作,組織全區大型文化和旅游、體育等對外交流活動。

(十九)會同有關部門制定文化和旅游、體育行業人才隊伍建設規劃并組織實施,負責從業人員職業資格管理。

(二十)完成區委、區政府交辦的其他任務。




(一)綜合科:負責機關日常運轉工作。組織協調機關和直屬單位事務,督促重大事項的落實。統籌推進機關和直屬單位黨建、組織、編制、干部人事、紀檢、意識形態、精神文明及老干部工作。負責機關文秘、信息、修志年鑒、檔案、機要保密、建議提案辦理、公務接待、目標考核、綠色機關、愛國衛生、機關信息化建設、機關網站維護及信息發布、政務公開。負責全區文化和旅游、體育工作會議和機關黨委會、辦公會及其他重大會議會務工作。牽頭本系統雙城經濟圈相關工作。

(二)行政審批科:負責依法辦理文化、旅游、體育業務范圍內的行政審批、報批報備、年審等工作。負責牽頭實施本部門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實行行政審批服務集中辦理。管理本部門行政審批服務窗口。辦理區級文化、旅游、體育類等民辦非企業單位設立審查、檢查工作。承接部門權責清單動態調整工作。

(三)計劃財務科:編制實施部門預決算和相關財政資金管理工作,開展績效評價。統籌指導、策劃上級文化和旅游、體育、廣播電視、文物和博物館發展資金(基金)項目申報。負責推進重大公共服務項目立項審批、規劃設計、施工報建、竣工驗收及資金監管工作。負責機關財務工作,指導監督下屬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負責系統內部審計工作。指導、管理系統的國有資產。

(四)宣傳廣電科:擬訂文化、旅游、體育整體形象宣傳計劃并組織實施。負責官方外宣平臺建設、信息發布,監督指導行業宣傳報道,組織文旅體商品品牌營銷,承擔行業性重大宣傳活動及重大突發事件報道和應急播報。指導和管理全區廣播電視宣傳、發展、傳輸覆蓋,負責監管廣播電視節目、衛星節目收錄及網絡視聽節目。組織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戶戶響”工程。負責衛星廣播電視地面接收設施的管理,協調推進三網融合,推進廣播電視與新媒體新技術新業態創新融合發展。

(五)公共服務科:擬訂全區文化和旅游、體育公共服務政策及事業發展規劃并組織實施,擬訂文體事業發展規劃和扶持政策并組織實施。承擔公共文化服務和旅游公共服務的指導、協調和推動,貫徹落實國家和重慶市關于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務的標準。負責文化旅游體育公共服務項目策劃包裝。指導公共數字文化和古籍保護工作。指導協調全區重大群眾文化活動,推進全民藝術普及。指導協調藝術創作與生產,推動各門類藝術、各藝術品種發展。指導文藝團隊開展活動,扶持推動文藝團隊發展。協調推進鄉村文化振興。落實全民健身條例,指導群眾體育組織建設、健身場地設施建設,指導協調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指導本區優秀運動隊訓練、競賽管理及隊伍建設工作。指導全區綜合性運動會籌備,組隊參加全市全國綜合性運動會及重大比賽。

(六)文化遺產科:擬訂全區文物、博物館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事業發展規劃和保護政策并組織實施,協調文物保護和考古項目實施工作,組織開展全區文物資源調查、認定與登錄工作,負責各級文物保護單位推薦申報和審核工作,負責文物、博物館單位的安全和督查工作,協助有關部門查處文物違法、文物犯罪案件,協同有關部門負責歷史文化名城(鎮、村)保護和管理工作,全區革命文物、新型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工作,指導古籍保護工作,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調查、記錄、確認和建立名錄,組織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傳承傳播和轉化發展工作。

(七)產業發展科:擬訂文化、旅游、體育市場開發、營銷戰略、產業政策和發展規劃并組織實施。組織開展資源普查、規劃、開發和保護工作。推進產業信息化建設,負責產業統計工作、運行監測,負責大數據平臺建設及運營。指導、促進產業相關門類及新型業態融合發展。推動產業投融資體系建設。負責文化旅游體育市場項目策劃包裝,開展招商引資工作。指導文化、體育產業園區(基地)、旅游產業景區景點(項目)建設。統籌推進 全域旅游,建立全區旅游項目信息庫。牽頭負責行業民營經濟發展服務。指導在本區舉辦的商業性體育賽事活動。

(八)市場管理科:擬訂文化、旅游、體育市場政策和發展規劃并組織實施。對文化、旅游、體育市場經營進行行業監管。監督實施文化、旅游、體育市場經營場所、設施、服務、產品等標準,統籌協調開展市場綜合治理。負責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監管文化、旅游、體育市場服務質量,指導開展行業技能培訓。會同有關部門制定本區旅游業地方標準并指導實施,指導全區飯店、景區、民宿等旅游業態的評定及創建工作。指導全區文化、旅游、體育市場綜合執法工作。管理、指導本區體育彩票相關工作。

)安全應急科:擬訂、指導、實施文化和旅游、體育、廣播電視等行業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指導、協調應急處置和應急救援工作。負責安全綜合協調與監督管理及宣傳、教育、培訓工作。會同有關部門落實安全綜合治理工作。負責統籌信訪維穩、聯系群眾工作。

(十)政策法規科:負責研究落實改革政策措施,協調推進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承擔重大行政決策、規范性文件、機關重大合同的合法性審核。組織開展普法工作。承擔機關行政復議工作,組織開展行政應訴工作,負責行政賠償案件工作。承擔文化、旅游、體育行業信用體系建設。牽頭法治政府建設,承擔執法協調監督工作。


下屬單位
區文化市場執法支隊
區文化館
區圖書館
區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碧津美術館
主辦:重慶市渝北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地址:重慶市渝北區義學路32號
網站標識碼:5001120002 ICP備案號:渝ICP備08001718號 渝公網安備 50011202500481號
渝北區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