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區加快推動5G發展工作實施方案(2020—2022年)》政策解讀
經區人民政府同意,重慶市渝北區人民政府辦公室于2020年7月19日印發《渝北區加快推動5G發展工作實施方案(2020—2022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現就《實施方案》解讀如下:
一、出臺背景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的戰略部署,根據《重慶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重慶市加快推動5G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2年)》(渝府發〔2019〕34號)和《重慶市政府辦公廳關于推進5G通信網建設發展的實施意見》(渝府辦發〔2019〕4號)文件要求,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對加快推動5G發展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要求進一步加快全區5G網絡部署、產業發展和商用步伐,加大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推動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二、主要內容
《實施方案》中明確了到2022年全區建成5G基站超過5000個,全區5G產業主營收入突破100億元,5G示范應用場景超過10個的工作目標,并從5G網絡建設、培育5G產業、推進5G技術融合應用、保障措施等四個方面提出了26條具體措施。
(一)加快5G網絡建設。一是加強5G網絡規劃統籌,在充分利用現有基站資源、深度共享社會桿塔資源的基礎上,將通信基礎設施及5G基站布局納入相關控制性詳細規劃。二是推動5G網絡基礎設施開放共享。實現社會桿塔資源、公共場所和各類公共設施開放共享,禁止巧立名目收取進場費、協調費、分攤費等不合理費用。三是推進5G網絡設施建設。重點圍繞全區高流量高價值區域、重點品牌宣傳區域、垂直行業應用場景、鐵路機場高速等交通樞紐區域,形成覆蓋范圍廣、網絡質量優、業務體驗佳的5G精品網絡。支持通信網開展直供電改造,優化供電審批流程,加強土地資源保障,強化通信網運行安全保障。
(二)加快5G產業發展。一是做大5G智能終端產業,引進5G基帶芯片授權的智能終端企業,拓展基站設備、網絡設備等產業領域。推動OPPO等終端整機企業生產基于5G的終端產品,支持配套企業加快產品轉型。二是發展5G芯片,大力引進芯片設計龍頭企業,重點圍繞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加大招商力度,推動產業全環節發展。三是加快5G軟件培育升級,推進打造千億級軟件和信息服務業集群。圍繞智能制造升級和信息消費升級,研發推出一批基于5G技術的應用軟件和解決方案,圍繞保障信息技術安全,研發推出一批安全產品,推進第三方軟件測試認證平臺建設。四是推動5G產業技術創新。支持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開展5G關鍵技術研究。吸引龍頭企業和知名科研機構在本地布局建設5G創新中心、實驗室等。成立聯盟、協會等行業組織,搭建開放共享的創新平臺。
(三)加強5G融合應用。圍繞產業融合、政府管理、民生服務、社會治理等重要領域,深入推進5G+工業互聯網、5G+智慧政務、5G+智慧交通、5G+無人駕駛、5G+智慧教育、5G+智慧醫療、5G+智慧農業、5G+智慧應急、5G+智慧商旅、5G+智慧社區等10個領域的融合應用,在全市打造5G融合應用試點示范。
(四)保障措施。建立以區政府主要領導為召集人的渝北區5G發展聯席會議制度,及時研究解決5G網絡建設、產業發展、應用推廣等重大問題。大力支持5G建設和發展,適時出臺支持5G發展等政策。加大5G相關產業招商力度,建立5G建設發展綠色通道,優化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審批流程。積極組織5G展覽、大賽、系列技術論壇營造良好發展環境,以“智博會”為主要載體,搭建全球知名的國際交流展示平臺,提升渝北5G產業國際影響力。加強5G領域人才培養和引進。嚴格落實《網絡安全法》,健全網絡與信息安全保障機制,建立統一高效的網絡與信息安全管理體系,嚴厲打擊盜竊、破壞信息基礎設施的違法行為,切實保障5G網絡設施設備安全。
三、專有名字解釋
1.5G: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英語: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簡稱5G)是具有高速率、低時延和大連接特點的新一代寬帶移動通信技術,是實現人機物互聯的網絡基礎設施。
2.云計算:一種按使用量付費的模式。這種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網絡訪問,進入可配置的網絡、服務器、存儲、應用軟件、服務計算等資源共享池,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與服務供應商進行很少的交互,這些資源便能夠被快速提供。云是網絡、互聯網的一種比喻說法。
3.大數據:以容量大、類型多、存取速度快、應用價值高為主要特征的數據集合,最早應用于IT行業,目前正快速發展為對數量巨大、來源分散、格式多樣的數據進行采集、存儲和關聯分析,從中發現新知識、創造新價值、提升新能力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服務業態。
4.人工智能:亦稱智械、機器智能,指由人制造出來的機器所表現出來的智能。
5.工業互聯網: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工業經濟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礎設施、應用模式和工業生態,通過對人、機、物、系統等的全面連接,構建起覆蓋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的全新制造和服務體系,為工業乃至產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提供了實現途徑,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重要基石。
6.直供電:除自供電以外,直接由供電部門提供交流電的電力電能的總稱。
7.基帶芯片:是用來合成即將發射的基帶信號,或對接收到的基帶信號進行解碼。具體地說,就是發射時,把音頻信號編譯成用來發射的基帶碼;接收時,把收到的基帶碼解譯為音頻信號。同時,也負責地址信息(手機號、網站地址)、文字信息(短訊文字、網站文字)、圖片信息的編譯。
8.VR/AR: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簡稱VR)技術是一種可以創建和體驗虛擬世界的計算機仿真系統,它利用計算機生成一種模擬環境,是一種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維動態視景和實體行為的系統仿真,使用戶沉浸到該環境中。增強現實(Augmented Reality,簡稱 AR),是一種實時地計算攝影機影像的位置及角度并加上相應圖像的技術,這種技術的目標是在屏幕上把虛擬世界套在現實世界并進行互動。
9.寬禁帶第三代半導體材料:是指禁帶寬度在3.0eV及以上的半導體材料,典型的是碳化硅(SiC)、氮化鎵(GaN)、金剛石等材料。寬禁帶半導體材料是被稱為第三代半導體材料。
10.PUE:電源使用效率 (PowerUsageEffectiveness)是評價數據中心能源效率的指標,是數據中心消耗的所有能源與IT負載使用的能源之比,基準是2,越接近1表示一個數據中心的綠色化程度越高。
11.組網技術:組網技術就是網絡組建技術。計算機網絡的類型有很多,根據不同的組網技術有不同的分類依據。邊緣計算:指在靠近物或數據源頭的網絡邊緣側,融合網絡、計算、存儲、應用核心能力的開放平臺,就近提供邊緣智能服務,滿足行業數字化在敏捷連接、實時業務、數據優化、應用智能、安全與隱私保護等方面的關鍵需求。
12.大規模天線技術:Massive MIMO(大規模天線技術,亦稱為Large Scale MIMO)是第五代移動通信(5G)中提高系統容量和頻譜利用率的關鍵技術。
13.天饋線:天饋線指的就是天線的饋線,也稱“饋線”。饋線是連接天線與收、發信機之間的電磁傳輸線,對饋線的要求有饋線不向外輻射能量、損耗小和效率高,使發射機的能量盡可能多的饋送到天線、有足夠的功率容量和耐壓。
14.AGV:AGV是Automated Guided Vehicle的縮寫,意即"自動導引運輸車"。AGV是裝備有電磁或光學等自動導引裝置,能夠沿規定的導引路徑行駛,具有安全保護以及各種移載功能的運輸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