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政策解讀

關于印發《重慶市渝北區服務類社會救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的政策解讀

日期:2025-03-11

2025228日,渝北區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了《重慶市渝北區服務類社會救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現將方案解讀如下:

一、文件起草背景

重慶市作為服務類社會救助全域試點地區,為推動全市社會救助從單一物質救助向“物質+服務”綜合救助模式轉變,市民政局要求各區縣結合實際研究制定區級服務類社會救助試點工作方案,細化目標任務,組織開展實施。為此,我區結合《全國服務類社會救助試點工作方案》《重慶市服務類社會救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有關要求和渝北實際情況,制定本方案。

二、文件主要內容

《方案》主要包含工作目標、工作內容、實施步驟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工作目標。用一年左右時間,聚焦六個一的工作內容,具體實施九項社會救助服務

第二部分,工作內容。主要包含以下6個方面:

1.建立一個部門聯系機制。 組建部門工作群,共享信息,定期召開專題會,協調解決難點問題。

2.建成一個工作陣地。 建設社會救助服務聯合體,統籌資源、組織議事會商、加強隊伍建設、打造服務品牌。

3.明確一批服務對象。 將渝北區戶籍(不含兩江新區直管街道)的服務對象分為三類,實施分層分類救助。

4.編制一批服務類社會救助清單。 包括需求清單、政策清單、資源清單、服務清單、幸福清單,實現精準救助。

5.實施一批社會救助服務。 包括慈善服務、居家上門服務、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老年人服務、兒童關愛服務、殘疾人服務、脫貧戶和監測對象服務、法律援助服務、轉介資源鏈接服務等九項服務。

6.搭建一個線上線下服務監管平臺。 依托渝悅·救助通和渝北區服務監管平臺,實現服務全過程監管。

第三部分,實施步驟。主要分3步實施:

1.制定實施方案(2025年2月底前)。明確任務目標,建立工作機制,組建工作隊伍。

2.組織開展試點(2025年2月—2025年12月)。各部門、各鎮街結合實際扎實推進試點工作。

3.總結試點經驗(2025年12月底前)。評估試點成效,總結經驗做法,形成長效機制。

三、常見問題解答

(一)什么是服務類社會救助?

服務類社會救助是指除了傳統的物質救助(如現金、物資等)外,還提供生活服務、照護服務、關愛服務等,幫助低收入人群解決日常生活困難、健康問題、心理疏導等需求,提升他們的生活質量。

(二)《方案》中哪些人可以享受相關的服務類社會救助?

將渝北區戶籍(不含兩江新區直管街道)的服務對象分為以下類:

第一類:分散特困人員、低保家庭、低保邊緣家庭、剛性支出困難家庭、過渡期內的防止返貧監測對象中的重殘、重病、失能人員;

第二類:分散特困人員、低保家庭、低保邊緣家庭、剛性支出困難家庭、過渡期內的防止返貧監測對象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

第三類:其余分散特困人員、低保家庭、低保邊緣家庭、剛性支出困難家庭成員、過渡期內的防止返貧監測對象。

其中,重殘殘疾一級、二級;重病參照區民政局臨時救助病種的分類;失能人員以區民政局后續開展的失能人員評估為準;老年人年滿60周歲的公民;未成年人未滿18周歲的公民;三類服務對象根據身份匹配《方案》里面的社會救助服務內容,同時,根據收集整合到的全區政策清單、資源清單進行需求匹配,滿足服務對象的相關服務需求。

(三)申請政府購買的居家上門服務,年均可享受24個小時,中途申請的如何界定服務時長,如何退出服務?

申請人中途申請的,當月申請次月生效,按照每月2小時核算服務時長。同時,居家上門服務實行動態管理,對象不再符合條件或死亡的,由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及時核準后報區民政局審批,從次月起停止服務。

舉例說明:張某,為分散特困的重殘對象,想申請政府購買的居家上門服務,申請人為5月申請,應從6月份開始計算時長,當年可享受14個小時。

(四)如何申請服務類社會救助?

申請人持有效證件到戶籍所在鎮街、村居提出需求,根據申請人的需求和身份匹配相應政策和資源進行協助申請和辦理。

舉例說明:李某為低保邊緣家庭重病對象,戶籍地為渝北區雙龍湖街道綠茂社區,現居住在木耳鎮公租房,可直接拿身份證到雙龍湖街道綠茂社區申請居家上門服務,當年因病致貧,還可聯系雙龍湖街道申請低保,臨時救助等。

四、相關政策查閱途徑

社會公眾可以通過渝北區人民政府官方網站查詢。

政策咨詢電話:023-86015050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