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重慶市渝北區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的政策解讀
2024年8月19日,重慶市渝北區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重慶市渝北區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渝北府辦發〔2024〕21號,以下簡稱《預案》)。為便于社會公眾廣泛知曉《預案》內容,現將有關內容解讀如下。
一、修訂背景和目的
一是原《重慶市渝北區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存在應急響應與暴雨預警、地災氣象風險預警脫節,各部門響應行動不明確等問題。二是市政府辦公廳新印發的《重慶市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對地質災害雨情、險情、災情的應急處置進行了進一步的細化,原《預案》和市級預案脫節。為高效有序地做好地質災害應急救援與應急處置工作,避免或最大程度地減輕災害造成的損失,維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文件,在征求區級有關部門、鎮街意見建議和組織專家評審基礎上,修訂了《重慶市渝北區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形成了《重慶市渝北區地質災害應急預案》。
二、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地質災害防治條例》《重慶市地質災害防治條例》《重慶市突發事件應對條例》《重慶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重慶市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等法律、法規和文件,在征求區級有關部門、各鎮街意見建議和組織專家評審基礎上,結合我區實際,特制定本預案。
三、工作原則
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放在首位;預防為主,科學救援,堅持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堅持常態減災與非常態救災相統一;屬地管理,分級響應,地質災害災(險)情發生后,由事發地政府首先作出應急響應等工作原則。
四、主要內容
《預案》主要內容包括11個方面。
第一章 總則。包含預案的編制目的、編制依據的各項法律法規、地質災害應急處置的工作原則以及本預案的適用范圍等。
第二章 渝北區地質災害基本情況。包含我區當前地質災害基本情況,包括地質災害分布區域、類型以及按地質災害易發性劃分的情況。
第三章 應急組織體系及職責。明確區抗震救災指揮部組成部門,指揮部、鎮街、現場指揮部、指揮部辦公室及8個現場工作組相關職責。
第四章 預警機制。包含預警分級劃分、預警信息發布流程、預警行動落實和預警行動調整和終止等內容。
第五章 信息報送。包含信息報送流程及時限、信息報送的主要內容等。
第六章 先期處置。明確事發地鎮街如何開展先期處置。
第七章 分級響應。包含雨情響應、險情響應、災情響應的應急響應流程、應急處置主要措施、響應調整、響應終止等內容。
第八章 后期處置和新聞報道。包含災害事件發生后的后期處置、社會救助、保險理賠、調查評估及新聞報道等工作內容。
第九章 應急保障。包含信息與通信保障、應急救援隊伍保障、應急救援裝備、資金和物資保障、制度保障等內容。
第十章 預案管理。包含《預案》制定修訂,宣傳、培訓和演練等內容。
第十一章 附則。包含了對地質災害險情、地質災害災情、重要地質災害、“四重”網格員、預警行動等名詞進行解釋和本《預案》的解釋、頒布以及附件等內容。
五、政策解答
(一)此次編修《預案》的背景是什么?
原《重慶市渝北區突發地質災害應急專項預案》存在應急響應與暴雨預警、地災氣象風險預警脫節,各部門響應行動不明確等問題。對原預案進行修訂,形成了《重慶市渝北區地質災害應急預案》。
(二)地質災害預警如何劃分?
地質災害預警級別由低到高劃分為4個級別,分別用藍色、黃色、橙色和紅色標示。
(三)先期處置主要內容有哪些?
地質災害災情(險情)發生后:立即啟動應急響應,第一時間派人赴現場,采取控制措施,迅速組織開展自救互救、搶險救災;緊急疏散、轉移安置受威脅群眾;劃定危險區、設立警示標志、封鎖進出道路,采取其他防止危害擴大的必要措施;在確保救援人員安全的情況下可先行組織搜救被困人員;做好專業應急隊伍的引導;向有關部門、有關單位報告事件情況。
(四)事發地和單位如何響應《預案》防震?
舉個例子,發生地災險情后,事發地鎮街應首先作出應急反應,立即啟動地災應急預案,第一時間組織開展撤離、轉移、安置、救護等先期處置工作,組織災區干部群眾進行自救互救,同時向區政府、區應急局報告,并在區地指的指導下開展搶險救援。
再如,區地指成員單位應根編制本行業地災預案,開展日常日常宣傳工作;在發生災(險)情后,要按照預案規定職責調配人員、物資投入救援工作,并在區地指的統一指揮下成立相應工作組,實施救援。
六、新舊預案差異?
本次預案主要修訂內容有:1.增加了雨情響應,讓應急響應與暴雨預警、地災氣象風險預警更好銜接。
2.完善了組織機構,將預案中工作組從10個縮成8個,提升指揮效率。
3.對原預案中部分部門名稱、聯系方式等信息進行修訂。
4.修訂了地質災害應急處置流程圖,明確了整個事件的處置流程,處置地質災害事件時有章可循。
七、相關政策查閱途徑
社會公眾可以通過渝北區人民政府官方網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