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渝北區促進殘疾人就業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23-2025年)》的政策解讀
一、出臺背景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殘疾人事業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促進殘疾人實現較為充分較高質量的就業,加快推進我區殘疾人事業高質量發展,依據相關文件,制定《渝北區促進殘疾人就業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23-2025年)》。
二、政策依據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促進殘疾人就業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國辦發〔2022〕6號)
《中國殘聯關于印發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帶頭安排殘疾人就業辦法》(殘聯發〔2021〕51號)
《重慶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重慶市“十四五”殘疾人保障和發展規劃(2021—2025年)的通知》(渝府發〔2021〕43號)
《重慶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重慶市就業促進“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的通知》(渝府發〔2022〕5號)
《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促進殘疾人就業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重點任務分工》(渝府辦發〔2022〕119號)
《渝北區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渝北區“十四五”殘疾人保障和發展規劃(2021-2025年)的通知》(渝北府發〔2022〕17號)
三、主要內容
《行動方案》共分為三部分,分別是“任務目標”、“主要措施”、“保障措施”。
(一)任務目標
以我區區域內有就業需求和就業條件的城鄉未就業殘疾人為主要對象,進一步落實殘疾人就業創業扶持政策,2023—2025年共實現全區城鄉新增殘疾人就業600人。推進殘疾人就業創業能力持續提升,使殘疾人就業權益得到更好保障。
(二)主要措施
提出了以促進殘疾人就業為目的的十大行動如下:
1.實施機關、事業單位帶頭安排殘疾人就業行動。確保“十四五”期間編制50人(含)以上的各級黨政機關和編制67人(含)以上的事業單位(中小學、幼兒園除外),安排殘疾人就業未達到規定比例的,至少安排1名殘疾人就業。
2.實施國有企業安排殘疾人就業行動。國有企業應當帶頭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未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的應當及時足額繳納殘疾人就業保障金。
3.實施民營企業安排殘疾人就業行動。支持鼓勵民營企業通過多渠道、多形式吸納殘疾人就業。提供聯系勞動項目、開展就業創業培訓和雇主培訓等服務。鼓勵采購人優先選擇殘疾人福利性單位產品。
典型案例:A科技公司是一家集數字化醫療設備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于一體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現有450名員工。按照殘保金政策要求,用人單位應當按照本單位在職職工總數1.5%的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達不到規定比例的,應當繳納保障金。2022年該公司安置了17名殘疾人就業,按實際就業核定安置82個月份,減免殘保金690799.23元。
4.實施殘疾人組織助殘就業行動。發揮各類殘疾人專門協會、扶殘助殘社會組織和殘疾人就業創業帶頭人等作用,帶動輻射更多殘疾人就業創業。重慶市殘疾人福利基金會渝北辦事處廣泛動員社會力量,開展以幫扶殘疾人就業為主題的公益慈善項目和活動。
5.實施就業困難殘疾人就業幫扶行動。依托各鎮街建立的“陽光家園”、“渝馨家園”(殘疾人之家)、殘疾人托養機構、殘疾人職業康復機構等普遍開展輔助性就業。將符合條件的就業困難殘疾人納入就業援助范圍。加大適合殘疾人就業的公益崗位開發力度,統籌用好現有公益性崗位,優先安排符合條件的殘疾人就業。
6.實施農村殘疾人就業幫扶行動。持續開展農村殘疾人實用技術培訓項目。對實現就業,且正在享受低保待遇的我區戶籍登記失業低保家庭人員,按照規定落實累計期限不超過1年的低保就業補貼。通過多種形式實現零就業殘疾人家庭至少有一人就業。推動現有農村基本公共服務陣地優先吸納殘疾人就業。
7.實施殘疾人大學生就業幫扶行動。將殘疾人高校畢業生作為重點對象納入機關、事業單位帶頭安排殘疾人就業行動和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安排殘疾人就業行動。促進殘疾人高校畢業生平等享受公共就業服務。
典型案例:周某是一名殘疾人畢業生,由于身高、左臂功能弱的肢殘,讓他對就業很自卑。在殘疾人大學生就業服務工作中,幫助其調整心態,明確就業方向,克服恐懼心理,針對性地提供職業指導,匹配專業所長,開發適合崗位。通過區殘聯及三方機構的積極協助和他自身的努力,成功就業,找到了他心儀的工作。
8.實施盲人按摩就業促進行動。落實《重慶市盲人按摩人員就業扶持辦法(2021-2025)》。規范開展盲人保健按摩培訓和繼續教育,做好盲人醫療按摩人員考試、證書年審、職稱評審等工作。
典型案例:胡某是一名視力一級殘疾人,雙眼近乎失明。視力的缺陷,讓他在就業求職的路上一路被拒。區殘聯了解情況后,積極溝通,推薦他參加盲人保健按摩班,學習專業技能。在成功取得證書后,胡某成功在一家按摩店實現就業。
9.實施殘疾人就業服務提升行動。開展殘疾人就業服務“四個一”活動。扶持一批殘疾人就業社會服務機構、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按規定將就業服務納入政府購買服務范圍。
10.實施殘疾人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對有就業需求和就業條件的就業年齡段未就業殘疾人開展就業技能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或創業培訓,對符合條件的殘疾人按規定給予培訓費、生活費(含交通費)補貼。
(三)保障措施
區級有關部門、單位要進一步落實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協同、社會參與、市場推動、殘疾人組織充分發揮作用的工作機制,通過加大組織保障力度、政策支持力度、資金支持力度、數據共享力度、宣傳監督力度等保障措施,推動殘疾人就業相關政策落實落地。
四、問題解答
(一)殘疾人常見的就業形式有哪些?
1.集中就業:殘疾人在集中就業單位(殘疾人職工占企業在職職工總數比例25%及以上)就業。
2.按比例就業: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民辦非企業單位,按照規定的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
3.自主創業:殘疾人通過創辦經濟實體、社會組織等形式實現就業。
4.靈活就業:殘疾人從事非全日制、臨時性和彈性工作等實現就業。
(二)區殘聯對殘疾人創業有哪些優惠政策?
從2012年起,區殘聯對殘疾人創業并成功經營一年以上的,給予一次性創業資助。創辦個體商戶的,給予3000元資金補貼;創辦微型企業的,給予5000元資金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