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政務公開>政策解讀 > 文字解讀

關于《渝北區進一步完善分級診療體系實施方案》的政策解讀

日期:2023-05-29

  今日,重慶市渝北區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了《渝北區進一步完善分級診療體系實施方案》(渝北府辦〔2023〕21號),為方便社會公眾全面了解有關政策,現作如下解讀:

  一、出臺背景及意義

  推進分級診療建設,是合理配置醫療資源、促進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均等化的重要舉措,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建立中國特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的重要內容,是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有效手段。2023年2月10日,渝北區第十九屆人大三次會議審議產生了《關于進一步完善渝北區分級診療體系的議案》(以下簡稱議案)并交渝北區政府組織實施。為更好完成《議案》辦理,進一步完善渝北區分級診療體系,促進區內醫療資源均衡布局,讓群眾就近享受優質便捷的醫療資源,切實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出臺本方案。

  二、主要目標

  《方案》提出,到2023年底,3-4家基層醫療機構成為區級醫院分院,區級醫院下轉人數增長10%以上。成功創建1-2家甲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成2-3個基層特色專科,基層診療量占比達到55%以上。到2025年,區中醫院成功創建三級中醫院,區人民醫院三甲內涵持續提升,成功創建區域醫療衛生次中心1個,基本實現1個鎮街有1家公辦醫療機構,區內30%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達到推薦標準(甲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層診療量占比穩定在60%以上。

  三、重點工作

  《方案》明確了9個方面的重點工作:

  一是推進基礎項目建設。積極推進區婦幼保健院遷建、區第四人民醫院建設、區第二人民醫院擴建、區人民醫院感染樓建設等區級醫院建設項目,不斷提升區級醫院服務能力。加快推進龍塔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新雙鳳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裝修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項目。高效推動龍興中心衛生院排危加固及老舊設施改造、興隆中心衛生院門診部裝修、大盛中心衛生院業務樓裝修等項目。

  二是加強醫療能力建設。推進區中醫院三級中醫院、基層甲級醫療衛生機構創建,積極申報并創建一批國家級和市級重點、特色學科和專科。推動“三名一站”建設,打造一批在全市具有一定知名度和美譽度的名醫院、名科室、名醫生和院士工作站(室)。推進區中醫院成為重慶市中醫藥學院附屬醫院,通過緊密型專科聯盟等形式加強與市級三甲醫院合作。加大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對于特別優秀的衛生人才,實行“一事一議,一人一策”。柔性引進市級專家到區坐診。動態調整事業編制,盤活現有編制余額,優化人才引進招聘流程,公開招聘不足時,按需設崗聘用臨時人員。

  三是加快數字醫療平臺建設。投入財政資金加快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建設和基層一體化應用建設。通過平臺促進區域內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信息共享及業務協同。

  四是實施醫療衛生“反哺計劃”。全面推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慢病管理服務部、中醫養生服務部、婦幼健康服務部、特色專科服務部“四大部”建設。加大區級醫療機構對基層的幫扶帶動作用,區級醫院組成技術團隊針對基層首診病種短板實施精準幫扶,不斷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和水平,與服務能力較強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合作共建2-3個基層特色專科。不斷助推“精品家醫”惠民工程,做實家庭醫生服務工作。

  五是抓實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重點實施12項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面向全體村(居)民免費提供最基本的公共衛生服務,狠抓“居民規范化電子健康檔案建檔率、嬰幼兒疫苗及時接種率、65歲以上老年人城鄉社區規范健康管理服務率”等民生指標,不斷提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精細化、規范化、標準化管理水平。

  六是開展衛生人才“縣聘鄉用”“鄉聘村用”。深入推進“縣聘鄉用”行動,每年區級醫院全脫產下沉基層人員數量不低于當年招聘執業醫師類人員(含總量備案制人員)總數的80%。探索推行“鄉聘村用”行動,2023年擬定渝北區“鄉聘村用”工作實施方案并執行。

  七是完善基層績效激勵機制。2023年出臺并實施渝北區增核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超額績效工作方案。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本年盈余分配”科目為正數,診療人次數和醫療收入不低于上年度,且績效考核合格及以上的,按照“本年盈余分配”的40%提取獎勵基金,提取的獎勵基金用于次年增核超額績效總量,激發基層活力。

  八是開展行業作風專項整治工作。圍繞解決群眾“看病貴”問題,嚴肅查處醫療機構及醫務人員違規收受“紅包”、回扣,“持刀要錢”“術中加價”、故意夸大病情、診療過程中弄虛作假、隨意收取患者費用,違規重復檢查、不合理組合檢查及超標準用藥、違規使用高價藥,違規外送檢查檢驗、轉介患者、向患者推銷商品或服務,偽造、篡改或者違法銷毀病歷資料等違法違規行為。

  九是發揮醫保支付政策杠桿作用。對按照規定轉診住院的患者,轉往上級醫院住院時可以連續計算起付線,向下轉診不再重新計算起付線;未按規定辦理轉診住院則重新計算起付線。將遠程診療費等“互聯網+”醫療服務項目納入醫保支付范圍,積極推進醫保移動支付。持續推進藥品耗材帶量集中采購,切實減輕患者就醫負擔。

  四、各相關部門職責

  《方案》將各項任務分解給區委組織部、區委編辦、區發展改革委、區住房城鄉建委、區財政局、區國資委、區衛生健康委、區人力社保局、區醫保局、區大數據發展局等部門和各鎮街以及區臨空投、城市更新公司、創新經濟走廊開發公司、空港新城開發公司、空港經濟開發公司等國有公司,明確了各單位的工作職責及完成時限。要求按照《方案》部署,各級、各部門、各單位規范、有序推進完善分級診療體系工作。

  五、政策問答

  1.什么是分級診療體系?

  分級診療政策的內容可簡化為四點,一是基層首診,即常見病、多發病首先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就診。二是雙向轉診,即通過完善轉診程序,重點暢通慢性期、恢復期患者向下轉診,逐步實現不同級別和類別醫療機構之間的有序轉診。三是急慢分治,即通過完善亞急性、慢性病服務體系,將度過急性期患者從三級醫院轉出,落實各級各類醫療機構急慢病診療服務功能。四是上下聯動,在醫療機構之間建立分工協作機制,促進優質醫療資源縱向流動。

  2.完善分級診療體系的重點是什么?

  體系建設方面,一是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二是規范醫共體建設,增強區級醫院綜合服務能力,深入實施“反哺計劃”,區級醫院對口幫扶基層,推廣遠程醫療服務。三是做實數字醫療平臺等信息化建設。

  制度建設方面,一是強基層,以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為重點,完善基層首診的相關制度基礎。二是構建各級醫療機構之間分工協作的工作機制,來推動健全雙向轉診和上下聯動的相關制度。三是完善如醫保支付、績效考核等引導政策,推進各級醫療機構落實相關功能定位,推動形成急慢分治的相關格局。

  3.完善分級診療體系對群眾有何益處?

  完善分級診療體系核心在于形成基層首診、雙向轉診、上下聯動、急慢分治的分級診療格局,建立起完善的分級診療體系后,區級醫院能力更強,力爭實現“大病不出區”,基層醫療機構能力提升,能夠應對慢性病、常見病。群眾生病先到附近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層完成一般病常見病的診療,避免了遠距離到大醫院排隊,同時享受較高的醫保報銷比例。如基層無法診療,則通過暢通的渠道上轉到上級醫院接受治療,康復期可再下轉到基層進行康復管理。疾病急性期、危重期在上級醫院診療,慢性期、康復期在基層醫療機構診療,既實現了醫療資源的合理利用,又方面實惠了群眾,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六、典型案例

  案例1.通過分級診療體系建設,做強區級優質醫療資源,如引進重醫大附三院,新建渝北區人民醫院新院區、購進直線加速器等先進醫療設備、引進物理師等放療人才后,原來區內腫瘤患者需要到外區進放射治療,現在在區內就能進行治療,避免了患者的舟車勞頓。

  案例2.通過分級診療體系建設,提升基層醫療機構能力,如原來基層醫療機構不能開展無痛胃鏡下胃息肉切除術、高難度腹股溝疝巴西尼修補術、人工股骨頭置換術等,通過與區級共建基層特色科室、“縣聘鄉用”人員下沉等,填補基層技術空白,群眾可以就近完成相關治療,避免遠程奔波和到上級醫院排隊,同時享受更高的醫保報銷比例。

  案例3.通過分級診療體系建設,暢通上下轉診渠道,群眾到區級醫院完成手術等急性期治療后,下轉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康復,一方面可以緩解上級醫院的診療壓力,將上級醫療資源留給更需要的急危重癥患者;另一方面基層醫療機構可以有充足的床位資源留給康復患者,康復患者可在基層享受到更加細致的康復護理和健康指導,同時也為患者節約了費用。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主辦:重慶市渝北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地址:重慶市渝北區義學路32號
網站標識碼:5001120002 ICP備案號:渝ICP備08001718號 渝公網安備 50011202500481號
渝北區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