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區出臺《完善分級診療體系實施方案》 全力建設重慶優質醫療資源集聚區
為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不斷完善分級診療體系,日前,我區出臺《渝北區進一步完善分級診療體系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其中提到,圍繞建設“重慶優質醫療資源集聚區”目標,立足“醫療網絡全覆蓋、服務能力大提升、惠民實踐顯成效”3個定位,持續完善村(居)——鎮(街)——區三級診療體系。到2025年,基層診療量占比穩定在60%以上。
《方案》明確,到2023年底,區級醫院與區內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立穩定的技術幫扶和分工協作關系。到2025年,完善區級醫療機構對接幫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固定機制,全區分級診療體系建設取得明顯進展,力爭形成基層首診、雙向轉診、上下聯動、急慢分治的分級診療格局。
提供一體化、全覆蓋醫療衛生服務
《方案》提出了9個方面重點任務。在推進基礎項目建設方面,《方案》提出,積極推進區級醫院建設項目,加快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項目,持續改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硬件設施。同時,積極引進優質民營資源,通過3—5年時間,不斷完善區內醫療資源布局,逐步緩解群眾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
在加強醫療能力建設方面,《方案》強調,要推進基層甲級醫療衛生機構創建,積極申報并創建一批國家級和市級重點、特色學科和專科。推動“三名一站”建設,打造一批在全市具有一定知名度和美譽度的名醫院、名科室、名醫生和院士工作站(室),并用好引入合作政策,深化人才強醫,爭取引入一批市級重點、優質醫療項目落戶渝北。
實施“反哺計劃”,加快“四大部”建設
在實施醫療衛生“反哺計劃”方面,《方案》提出,將民營醫療機構納入“反哺計劃”,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全面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慢病管理服務部、中醫養生服務部、婦幼健康服務部、特色專科服務部“四大部”建設,計劃用2至3年的時間實現基層醫療機構全覆蓋。實施“精品家醫”惠民工程,做實家庭醫生服務工作。
抓實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方面,《方案》明確,重點實施12項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強化艾滋、結核等重大傳染疾病防控,做好糖尿病、高血壓慢病規范健康管理。強化高危孕產婦管理,提升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報告患病率與規范管理率,嚴防肇事肇禍事件發生。做好育齡婦女兩癌篩查及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完成適齡女學生HPV疫苗接種。
在加快數字醫療平臺建設方面,《方案》要求,加快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建設和基層一體化應用建設,暢通雙向轉診渠道。依托信息系統打造遠程專科診斷中心,包括遠程會診中心、遠程心電診斷中心、遠程影像診斷中心、遠程病理診斷中心、遠程慢病管理中心等,推進檢驗檢查結果共享互認,上級醫院先進設施設備向下級單位完全開放共享,避免重復檢查,切實減輕群眾負擔。
注重基層歷練,建立激勵約束機制
在開展衛生人才“縣聘鄉用”“鄉聘村用”方面,《方案》提出,要深入推進“縣聘鄉用”行動,區級醫療機構新招聘執業醫師類人員,五年內必須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工作至少一年,派出人員必須具備執業醫師資格;無基層工作經歷的中級職稱執業醫師類人員,在申請副高職稱前必須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工作一年。
每年“縣聘鄉用”人員數量不低于當年招聘執業醫師類人員(含總量備案制人員)總數的80%。探索推行“鄉聘村用”行動,落實醫學專業高等學校畢業生免試申請鄉村醫生執業注冊政策,鼓勵退休醫務人員返聘到村衛生室工作,穩定并壯大鄉村醫生隊伍,不斷筑牢村衛生室服務網底。
完善基層績效激勵機制。按照市人社局、市財政局、市衛健委相關文件要求,打破基層績效總額限制,建立合理的留住基層人才的績效工資激勵機制。
開展行業作風專項整治工作。啟動渝北區衛生健康系統行業作風專項整治和醫德醫風專項整治,著力解決群眾“看病貴”問題。